Search

今年部立桃園醫院爆發院內群聚感染事件,引起護理人員家屬連帶染疫,高風險工作者將病毒帶入社區的風險,已...

  • Share this:

今年部立桃園醫院爆發院內群聚感染事件,引起護理人員家屬連帶染疫,高風險工作者將病毒帶入社區的風險,已經昭然若揭。縱使醫療人員已經接種過疫苗,有了初步防護力,仍不可能百分之百遏阻照護確診醫護染疫的可能,也有機會再將含有病毒的懸浮微粒,透過衣物、隨身用品等媒介,影響家中的易感族群。
在資源充沛的時刻,高風險族群同住家屬的接種無疑是一個刻不容緩的議題。筆者有許多抗疫工作中的同袍,因為照顧確診患者、執行侵入性治療與呼吸道處置的關係,擔心家中老年人、慢性病患、幼童受到影響,因而不敢回家、自己在外旅館居住。雖然近期許多縣市都推出醫護暫時性旅館甚至補助,遠離家人的孤絕,仍然是加重醫護精神壓力的「最後一根稻草」。
疫苗接種的必要性已無須爭議,在不違背個人意願的前提下,盡快給盡量多的民眾施打疫苗,是執政者無法逃避的任務。但筆者也擔憂,在目前疫苗供給貧乏,第一類醫療人員尚且無法百分百適時接種的狀況下,如何替醫護同住家屬施打,方能免除種種不必要之爭議?
首先,許多醫護家屬未必是同住者,若僅透過戶籍資料識別,恐難以說服社會大眾,疫苗打在最需要的族群身上。先前疫苗施打意願低落時,醫院多憑戶籍資料放寬採認,秉持信任民眾的心態,未特別追究其同住與否。但如今疫苗成為稀缺的特權,少數「攀親帶故」的狀況勢必難以阻遏,只要一起事件爆發,可能又讓媒體將之與先前診所替「志工」施打的鬧劇畫上等號。
再者,如今家庭組成和居住型態不同以往傳統,許多高風險族群的同住者無法透過文件證明其同住事實,例如共租套房的室友,在雙北等地狹人稠、房價高昂處尤其興盛。若要區辨以上各項細節,勢必耗費極高的行政成本查驗,勢必替已經疲憊不堪的衛政單位帶來更多困擾。
替醫護同住家屬接種新冠肺炎疫苗,應是普遍社會共識,執政者必須正視,甚至在下一波開放接種者放入順位與時程。但實作上要如何兼具效率與社會正義,在防堵疾病傳播與顧及社會觀感之間取得平衡,勢必成為下一個沉重且困難的課題!


Tags:

About author
1. 凝聚急診人的力量。 2. 討論急診運作的困境並尋求解決之道。 3. 形成輿論壓力,要求政府協助改善急診的工作環境。 我們的版規: 1. 不談政治〔除非是醫療議題〕; 2. 不做人身攻擊〔對事不對人〕; 3. 不揭露他人的個人隱私。
建構安全、尊嚴、舒適的急診工作環境!
View all posts